小丫头心是好的,但却把赵长生吓了一跳。
好险,差点儿就吃上二手(嘴)捻子了。
赵大丫看到红头绳很是喜欢,一共六根,正好她们姐妹三人一人两根。
“买这干啥?不能吃不能喝的,有钱自己多吃两口多好。”赵母心疼地看向赵长生,大儿子最是有出息了,就是看着太瘦了。
“娘,我有好好吃饭。”
赵长生笑着解释,“我最近开始抄书了,挣了一些铜板。第一次挣钱,想着买点儿东西跟弟弟妹妹分享分享。”
赵母一听就急了,“钱的事不用你操心!你好好读书就行了。”
转念一想,赵母关心道,“是不是钱不够用啊?娘去找你奶奶,让她每月多给你一些。”
“不用!”赵长生拉住了赵母,“家里给的钱够用。”
他解释道,“夫子让练字,我便想着平日里多写写。但练字废纸,我又有点儿舍不得。同窗便建议我去抄书,既巩固了知识,又能练字赚钱,可谓是一箭三雕。”
赵母听后,这才放心下来,“娘也不懂。但你一定要记得,不能耽误学习啊!”
赵长生点点头,“我晓得的。”
这边赵长生跟家人还算其乐融融,那边赵二叔打娃还没打够。
三岁的春杏被吵的睡不着,害怕地缩在角落里吃手手。
最后还是三房的人看不下去,赵三婶使唤儿子赵全去二房说一声,“跟你二伯说让他别打了,吵醒了周围的邻居,人家可是要骂人的。”
赵三婶心态良好,孩子调皮点儿就调皮点儿,只要人品没太大的问题就行了。
她想的很通透,她跟丈夫就是大字不识的农民,俩儿子随了他们,平凡普通是再正常不过的了。
老赵家出了一个赵长生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。
不能指望孙子辈的孩子都是读书的天才吧。
二房和三房都住在西边的厢房里,两间房就隔着一堵墙,要是隔壁声音大点儿,他们这边那是听得一清二楚。
赵三婶虽然不认同赵青云的说法,却也觉得那孩子有几分可怜。
父母望子成龙,孩子看着整天没心没肺到处疯跑,心里其实是有疙瘩的。
赵全听了母亲的话,从床上跳了下去。
将脚往草鞋里一蹬,脚后跟还在外面晾着呢,他就跑了。
噔噔噔,赵全敲响了二房的门,替赵青云求情,“二伯,你别打青云哥了。青云哥今天落了水,又被牛踩了,已经够倒霉的了,您就高抬贵手,放他一马吧。”
听了赵全的话,赵二婶高声道,“吵到你们了吧!没事儿,你回去吧!我拦着点儿你二伯,让他不打青云了。”
家里的大人还算说话算话,赵全听了松了口气,又道,“好的二伯娘,我回去了。”
赵全刚走,赵二婶就踹了赵二叔一脚,“听到了没!还不赶紧住手!”
赵二婶踢到了赵二叔的小腿肚,不疼,却又让人憋火,“你就惯着他吧!”
“嘿,我怎么惯着他了!”赵二婶不服气,“你儿子吵着别人了!那我不拦着你点儿,人家该受不了了!”
说着,赵二婶的嘴巴往隔壁呶了呶。
房子不隔音,这也是她平时为啥会小声说话的原因了。
要是被三房的人听到她心里的那点儿小九九,就该笑话她了。
赵二叔闻言泄了气,瞪了一眼赵青云,放狠话道,“今天看在你三叔三婶儿的面子上放过你,要是被我知道你还有这种大逆不道的心思,别怪我手下不留情!”